摘要:目的 探讨“医随”平台在膀胱灌注延续性护理中对改善患者知识知晓率、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采用“医随”随访平台进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膀胱灌注知识知晓率、出院前后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膀胱灌注知识知晓率为1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ESCA评分均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功能、症状、总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功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总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随”随访平台应用于膀胱灌注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膀胱灌注知识知晓率,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暂无相关信息!
[1] 彭雪枝,庄亮,曾晔.基于微信公众号智能化随访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腺性膀胱炎膀胱灌注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 2023, 47(14): 1753-1755, 1759.
[2] 仲立群,秦小燕,刘静媚.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23, 47(24): 3044-3046.
[3] 赵培芳.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中的应用[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5(3): 76-79.
[4] 林丹丹,谢娇娜,陈佳儿,等.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6):103-104.
[5] 范天丽,朱素勤,何月华,等.基于IKAP理论构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膀胱灌注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24): 4580-4583.
[6] 符建霞.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的延续性护理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 2020, 10(26): 125-126.
[7] 邢丽娟.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观察[J].养生大世界, 2021(7): 34.
[8] 王东彩.基于移动医疗APP的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的构建及效果评价[D].郑州:郑州大学, 2020.
[9] 刘腊梅,冉林晋,王琦,等.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50):111, 113.
[10] 郑建红,余伟芳,黄林儿.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相关因素分析[J].大健康, 2022(4): 24-26, 29.
[11] 陈林.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健康忠告, 2021(13): 124.
[12] 吴薇.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应用效果[J].健康女性, 2021(44): 239.
[13] 贺徐琳,袁静,沈丹菁,等.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在膀胱肿瘤术后灌注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 28(9): 1138-1141.
[14] 倪丽丽.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2, 39(3): 352-353.
[15]陈怡.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灌注护理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管理, 2021(29): 126-127.
林惠容,李咏梅,梁洁萍,等.“医随”平台在膀胱灌注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24,16(03):68-71.DOI:10.20020/j.CNKI.1674-7410.2024.03.15
暂无相关信息!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生率位居第9位,死亡率位居第13位。目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of bladder tumor,TURBT)及术后行膀胱灌注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可有效降低肿瘤复发和延缓病程进展[1-3]。但膀胱灌注持续时间较长,需反复留置导尿管,会出现不良反应,且治疗后患者需居家护理,医护人员很难为其进行护理指导,故该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延续性护理是指将患者在不同的医护单位转移或不同照顾者护理阶段转变后,进行连续性、协调性、整体性的护理方式,其目的为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或实现自身保健需求,是信息、关系和服务的延伸[4]。常见的延续性护理形式为家庭访视、门诊随访等,经常存在电话不符、拒访等问题[5]。而“医随”作为一种新型的延续性护理形式,其随访平台操作简单,既有微信沟通功能,可发送图文、科普资讯等,同时又可对患者实行闭环管理,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隐私[6]。目前,“医随”在膀胱灌注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中的报道较少见,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医随”平台在膀胱灌注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膀胱灌注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2.2 ESCA 评分比较
2.3 EORTCQLQ-C30评分比较
3 讨论
既往有研究表明,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其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11]。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膀胱灌注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由于两组患者均为第一次行膀胱灌注治疗,对医学术语及相关注意事项了解较少,会导致出院时两组患者膀胱灌注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低。膀胱灌注患者具有间断性特征,返院灌注后可直接回家休养,由于护患联系时间短暂,医护人员难以有效跟进患者灌药后情况。通过使用“医随”平台,护理人员可在患者每次灌药前后提醒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每周推送1次学习资讯,如果阅读率较低可提醒患者及时查看,随访护士需定期解答患者疑问,并给予针对性指导等,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由此表明“医随”平台的应用对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有研究表明,微信平台可发送图片、视频、文字等供患者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更直观地认识疾病,有助于患者掌握疾病知识,提高健康认知水平,增强自我管理能力[8,12]。本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6个月后,两组ESCA评分均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随访,一方面存在电话不符、患者拒绝接听、隐私不受保护,部分患者接收能力有限、口头宣教容易遗忘等问题;另一方面患者缺乏疾病知识,一旦脱离特定的医疗环境,难以在居家过程中开展有效的自我护理,导致自我护理能力低下。而观察组使用“医随”平台,可有效弥补传统随访方式的不足。“医随”平台具备微信公共平台特点的同时,支持1名医护人员同时对多名患者进行随访,与每位患者形成闭环管理,有效保护患者隐私,且患者查看科普知识不受时间、空间所限,可有效避免患者在居家过程中缺乏医护人员指导,出现焦虑、担忧等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功能、症状、总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功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总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13-15]。“医随”平台有助于膀胱癌患者查阅疾病相关科普知识,促使患者反复阅读,加深患者对知识的理解。图片、视频、语言等多媒体形式可帮助患者更直观地学习疾病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避免不利于疾病恢复的因素,规范自我健康行为,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医随”平台有助于患者随时联系医护人员,医务人员安排时间回复,可解除患者疑虑,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医护人员能够动态掌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加强疾病知识宣教,便于调整更有针对性的随访方案,进而促进患者参与疾病护理过程,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本研究仍存在局限,本研究选取的研究数量较少,患者较为单一,在后续研究过程中需选取更多的样本进行研究和结论验证;ESCA只统计项目总分,并未单独针对各维度进行统计及讨论;由于个体差异及选择的药物不同,药物副反应也不相同,可能引起的不适程度也有一定差异,而生活质量评分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也许会产生一定差异。综上所述,“医随”随访平台应用于膀胱灌注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膀胱灌注知识知晓率,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暂无相关信息!
暂无相关信息!